“做一件艺术作品就像照料一株植物一样,需要给予它时间慢慢生长,很明显,时间越多,长的越结实。即使是所谓的灵光乍现,也应该是前面长时间积累的结果。我不相信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就能创造出来的作品。”
——缪晓春
缪晓春和他的作品 2016 摄影 / 郝科
每一位艺术家个人风格和作品面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作为中国较早使用数字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——缪晓春,在2021年10月28日于武汉合美术馆举办了名为“缪晓春2021:Art Pre Ai”的大型展览,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4月28日。展览中展出了艺术家自2005至2021创作的100多件作品,是对艺术家缪晓春自2005年以来艺术创作的一次全面回顾。而在采用数字技术之前,缪晓春的创作是什么样子的?在鲜明的个人风格确立之前,他又经历过怎样的思考与蜕变?
以下,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轨迹,来看看一位艺术家是如何炼成的?
推荐阅读
在湛蓝的深邃夜空之下,除了仰望那些亘古不变的闪烁星群之外?我们是否还能通过窗外的风景,或身边细微的易逝之物,去感受到时间的虚无或坚韧呢?2022年新年伊始,在北京7>>>详细阅读
本文标题:缪晓春: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和作品,从1974年说起
地址:http://www.pianlei.com/news/pianlei/p222089.html
标签: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偏类艺术网(www.pianlei.com)的立场,也不代表人民艺术网的价值判断
相关文章
- 无相关信息

点击排行榜
- 周排行
- 月排行
- 总排行
友情 · 链接